钟 耕 略  
钟耕略  WURUIHONG
艺术简历 >>>
作品欣赏 >>>
作品在线 >>>
资讯评论 >>>
宣传出版 >>>
活动花絮 >>>
油画家网 >>>
请下载二维码 关注实时更新
资讯评论

真中有幻,实中有奇

长期在美国纽约生活和创作的钟耕略先生,在绘事上辛勤耕耘与探索,不断有新成果问世。他曾在中国接受过系统美术教育,于1977年来到纽约,接受西方现代美术思潮的洗礼。钟耕略最初受当时流行的“超级写实主义”的影响,用精密而富柔性的笔法描绘纽约下城建筑物的入口和台阶,着眼于建筑物局部的横斜交叠线和阳光的投影,创作了“阶梯系列”。用钟耕略自己的说法,他“从此展开了油画和素描创作的艺术人生之旅”。他所以如是说,是因为,虽然他在国内曾经受过良好的素描和油画教育,但作为一位中国艺术家,文化背景主要来自水墨艺术;观察、体验和表现客观对象的方法,与西方的写实艺术特别是超级写实主义有所差异。因此,摆在钟耕略面前的课题是,既要深入体会西方写实艺术的要旨与奥妙,又要发挥传统中国艺术的长处。使这两者有机地结合和“交融”的努力,清楚地反映在他早期的“阶梯系列”和“树影系列”的作品里;也一直贯穿在他尔后各个阶段的艺术创作之中,从而形成了他的艺术风格的鲜明特色。当然,对他艺术风格形成所发生作用的,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他的稳健、沉着、冷静的性格和他崇尚的理性精神。他以明朗、清晰的的态度认识和把握客观与自然,审慎地把自己对物象的观照、分析的心得和体会诉诸于纯净、明朗的画面。

钟耕略在敏感于西方流行的美术思潮之时,始终保持着自身的立场和独立的主张,而决不随波逐流。例如,他充分理解和评价“观念”在绘画中的作用,但不赞同用“观念”取代艺术形象和取代绘画的做法。他坚信,绘画艺术只要真诚地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和愿望,便有永恒存在的价值。当然,绘画表现的媒介、手段和方法,需要而且能够随著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改良和完善。此外,他不论运用何种理念和方法进行创作,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切入点,都力图注入自己的思考和个性。

钟耕略在创作中不断探讨新的课题。这些新课题的产生,基于他受现实生活的启发和他从大自然中获得的感受,也与他对艺术本质的思索和不断提高的艺术修养有关。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它的艺术面貌变化较大,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诗意明显增强。在“水石云山系列”中可以觉察到他受中国山水画的启发,隐含着中国文人的情怀。而在“室内系列”和“花果系列”中,他在更为细致、精密的描写手法中,在复杂的光影交错中,注入他对身边普通景物和对生命真挚的感情。读到他的表现宁静空间的“室内系列”,使人不由想起小荷兰画派的作品。虽然钟耕略在画中没有描绘人,但在平静的室内似有人在,它们是人的活动场所。他的一幅幅描绘花果的作品,色彩或艳丽或清新,都具有纯正的艺术格调。还有,它们那类似册页的形式,它们的构图与空间的处理手法,都明显地感觉到文人花鸟画的影响。钟耕略一直对中国传统艺术怀有深情,也一直关注国内当代艺术思潮的变化。近十多年来中国画界掀起的“复归传统”的潮流相信也深深地感染了他。他把从传统文人画中吸收的养料,创造性地运用在他的创作中。

精细写实的画容易板滞而缺乏神韵,容易平淡而缺乏奇幻感。钟耕略深谙此理,他凭自己平和的心态和学养;让景物在宁静的诗意中真实地向人们展示和叙述;他力求寄寓对生命的关注与沉思于縝密的绘画技巧之中,力求藏奇幻的因素在真实的描绘里。他的作品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的愉悦和审美的享受,且耐人回味和思索。

邵大箴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研究》主编

注:本文原载《清朗的观照:钟耕略的绘画艺术》画册,2006年11月,中国美术馆展出。并刊出于北京《中国图画》,2006年12月;北京《中外文化交流》,2007年第一期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