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耕 略  
钟耕略  WURUIHONG
艺术简历 >>>
作品欣赏 >>>
作品在线 >>>
资讯评论 >>>
宣传出版 >>>
活动花絮 >>>
油画家网 >>>
请下载二维码 关注实时更新
资讯评论

自序

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到数码时代之时,整个生活形态都来了个用底的改变。互联同搜寻速度的不断提升,正标志着这个高料技时代闪电式生活节奏的来临。事物发展和更新的速度往往令人无所适从,面对这种时空的压力,人们只有显示出一种茫然的无奈。无疑,高科技可以带领人类走进便捷与高效率生活的新篇章:然而其所付出的代价,就是传统生活秩序与戳力创新心态的失衡,以及自然环境和天然资源的迅速消失。人们在享用高科技的辉煌成果之同时,往往更为缅怀濒临消近的自然生态,与一种和穆的、田园式生活的诗趣。

四年前自纽约归来,深入到珠三角采风,先后到中山、东莞等各地水乡收集素材。今天珠三角的巨变,对于一个成长于斯,但已离乡三十载的艺术家而言,当地的风物,除了物质生活条件的极大改观之外,周道生态环境的别变,才是真正触动其心灵的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昔日的水乡农出,多被烟卤林立的厂房或风格奇特的居住楼宇所覆盖:高速公路的便捷,把河涌纵横的珠三角穿联为一繁荣的经济整体,无复往日悠闲的摆渡风情。诚然,经济的急刷转型让民众在爱促的时间内致富,摆脱一穷二白的恐惧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可是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所付出的代价,必然是环境的污染以及绿色空间的消失。纵然今日的环保意识让发展的规划得到合理的调整,但已经失去了天然特色的风物,恐难再现。记忆里少年时嬉戏于其中的绿色空间,那种鲜嫩透明的空气感,已被灰色尘垢覆盖的风景所取代。

固然,从整体而言,乡村城市化的量变依然局限在沿着交通线的焦点地区,岭南的绿色风情以及鲜丽的四时蔬果今天依然是珠三角引以为傲的特色。那风姿绰约的香蕉、晶莹璀璨的荔枝、硕果磊磊的木瓜、鲜红炙热的火龙果、河涌树荫的小舟、古旧民居的倒影,都触动了我的恋乡情怀。儿时的美好记忆,不期然地与现实所见环境相互交融。纵使今日的蕉林已非昔时之翠绿,如今的河涌反映亦非往日之透明:然而空气及水源的污染痕迹并没有削弱我对岭南乡土的感情,反而使我萌生了描绘岭南田园风景的念头。这种创作冲动的来源,除了原始乡情的驱使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一个青少年时带着中国文化背景远离家乡之后,在西方艺坛游历了三十年的艺术家的眼光,所观察到的岭南风物的特色,以及一种混和着东方感性诗情和西方理性剖析的田园风景的新视象。如果没有这种新视象作为支撑点,纯粹以记录的方式来描绘美丽的田园风物的话,作品将会失去艺术上的探索意义。

这种所谓新视象乃是通过三个层面体现出来的。其一,以个人的视角去观察物象,从而确定描绘物象的焦点。它并不在于发掘别人看不见的景物的死角,而往往是人们熟视无绪的最易忽略的寻常的东西;然而它需要艺术家以极为个人的角度选材、取舍和构成画面,乃至营造气氛,最终传递出作者的个人观念。它可以是大特写的近镜取景,偏取物象的一角;也可以是一个袤阔的、涵盖不同绘画元素的新空间。其二,绿色为岭南风景的主调及精神,而绿色又是最难运用之色彩。西方艺术家在开拓绿色的色域层次上树立了不少典范,我于旅美期间的研究和实践所积累的经验,促使我以一个新的角度去诠释和发挥岭南绿色的特质。那种带着迷蒙水汽而炙热浓郁的绿色空间,在阳光折射下所呈现的鲜嫩的透明感,正是引人入胜之处。其三,当代写实绘画的个人观念,无须简单地借助形式上的构成来彰显:而是通过画家洞悉物象的真情,深刻地剖析物象的本质,以超越传统的现代人的语言和技法去演绎恒古有之的题材,而将其置诸现代时空之中,此应为当代艺术家创作的挑战性和重要意义。

“绿色的空间”这个展览命题,除了明示我这个近作展所探索的内容与精神之外,尚有一种环保意识的寄望。在我近年的岭南田园风景作品中所呈现的空间,是一种清新、透明、宁静而未经污染的环境。虽然取材自珠三角乡间的田园或河道,亦保留了当地风景的特色:但是画中那种干净澄明的空气感,那种没有尘埃和灰霾的光感,即便是带着华南的水汽,也显现出一种净澈的透明,这种景象在现实中是无法找到的。然而,它可以带给观众一种特别温馨的亲切感,甚至可唤起他们儿时在田野中玩要的记忆,那正是人们心目中所向往的自然天趣。作品是现实的,但其中隐藏着一种超现实的意象,那是一种对未经污染的环境的怀恋,而这种环境或许正是今天人们所努力追寻的自然生态。如果观众可以在我的作品中感受到一种静遥而令人向往的天然野趣、一种超脱了现实烦器生活的安宁,那么我的绘画除了达成在纯艺术层次上的个人追求之外,尚能与观众分享我们现实生活环境中弥足珍贵的自然美。相信这就是“绿色的空间——钟耕略绘画及素描近作展”的更深一层的意义。

钟耕略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