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伦 
李 伦 LILUN
艺术简历 >>>
作品欣赏 >>>
名家艺评 >>>
艺术访谈 >>>
漆艺画家 >>>
请下载二维码 关注实时更新
名家艺评

李伦三论

-陈勤群

李伦是60后漆画界的重要代表。漆画是比油画、水墨还古老的艺术样式,它是中国绘画少年时期重要的艺术媒材,它特有的悬写、高耸、流畅、繁复、奇诡、精致的楚汉漆线描,是中国线艺术的一个高峰,它书写的特质相异于油画,早熟于水墨,它有许多未被充分挖掘和展开的语言特质,使我们有理由静下心来,重新梳理思考:我们该怎样观看漆画,或者说我们该如何谈论漆画。

翻阅20世纪下半叶漆画运动的有关评论,大多是以绘画性的获得立论的,而所谓绘画性的认可有两大图式来源,一是借鉴西方美术史各流派的图式在漆画上的实践与反响,二是应用中国传统图式在漆画上的继承与发展。这种游走于东西方图式之间的创作与论述几乎贯穿了整个漆画的探索。20世纪上半叶中国漆画奠基人沈福文先生,他时而堆起追求金鱼栩栩如生的三维效果,时而回望民族文化,让漆画与敦煌相遇,冥冥之中开启了漆画中西交融的现代性。这位漆画先行者早年的实践,似乎暗示了日后漆画运动难以摆脱的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历史宿命。

现代性最大的困惑是个体觉醒之后,或者说艺术自由之后,信息过剩导致难以选择的纠结,在世界主义和东方主义博弈的艺术江湖,李伦做了怎样的抉择,学院不是世外桃源,学院也是各种学派角逐争雄的学术江湖,现代性的表征是非西方国家教育的西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国门洞开,西风劲吹,以西方为师,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先后成为学院架上教育的主轴,于是漆画进入学院,首先被写实、被装饰,继而被解构,当写实走向艳俗、波普、泼皮或走向消解表现抽象,是否形色就达到了观念的彼岸,现代主义是语言训练的重要途径,当“坏画”和现代主义被过度阐释,古老的漆画在西方的价值体系中能否有一席之地,前景莫测。

以东方视野建构漆画的教学体系和价值结构,相较于油画和水墨还处于草创匹配状态,而李伦的漆画却以成熟浓郁的东方气质,在尘埃四起的文化沙场中走出自己坚实的步子,他从技、艺、道等角度对漆艺做了深刻的思考,并把思考融入实践,将其物化在强烈的艺术个性中,在漆画的三个层面上展现了他漆语言研究的深度。

形重:构的意象

李伦学生时期还残留着写实训练的痕迹,但很快就显露出表现主义的秉性,特别是南粤的现代主义新潮之先,广州作为设计重镇,深深地影响了李伦的艺术思维,他是用长期训练的设计素养注入漆画创作的,他那精彩的创作手稿,随手勾勒的点、线、面,透露出他在构形上的过人之处。但如果把创作的视野仅仅停留在几十年有限的生命体验,不学无术,鄙视前人,轻视传统,那他就不会有标志性作品〈卷草人纹),他在视觉上古典修养的深厚使其不辱教授之名,他智慧地躬身潜入数千年的中国图像库,他对古典视觉有丰富的认知和想象力,有如他对古典文字的热爱,行文思考常有半文半白的韵味,古意盎然。我不知道他是何时开始古典视觉研究的,但其作品所展示的“读图历"是颇具广度的:龙蛇、羽人、瑞鸟、祥云、日月、山川、花草、摇钱树、卦符、面具、图腾、宋字、明式家具······如果是简单的挪用,那是低能智障者的,他在草稿中对任一图像都经过趣味化、稚拙化、意象化的处理,因为训练有素、眼力老辣、意到笔到,哪怕一个图像的局部都被勾勒得风生水起、曲直有度、考究、入神、出彩。古典图像都在他的草稿中被打碎、杂糅、书写、增减、点线交错、方圆有致,李伦用设计意识重构强化了图像所蕴含的历史魅力,漆材质的魅力遮蔽了很多写实、装饰、具象、抽象在造型、形色、图式能力的不足,就是说这些作品在草稿素描状态是难以示人、乏善可陈的,而李伦恰恰就是在草图阶段就已是逸笔草草、意味重重了,其作品散发着中国古典意象特有的神秘气息,巫气、仙气、诡气、灵气,他是中国古典视觉的书写者。

色:复杂的单纯

漆在色彩上的局限性是相对于油画而言的,而对在色彩方面训练有素的李伦来说,漆艺的色彩已具备足够的表现力了,他对漆艺擅长的黑、朱、金、银色特别敏感,能够领会漆色与中国文化心理的玄妙关系。在统调中寻找丰富性是他的拿手好戏,他是那种在单色中分辨细微变化的高手,他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在造型、图底、质感上推演出单色的复杂度,他在《虹云》的黑朱调中惜银如金,显示了他对色彩比例与对比之间微妙关系的深知灼见,近期一系列的蛇人灵异的作品则在黑与灰、黑与赭之间演示了非常丰富细腻的色阶,毫无漆色局限的障碍,对一位掌握了色彩三要素的艺术家来说,漆色的单纯与厚重反而会弹奏出有别于油画的色彩的交响乐,而善于单色调的漆艺反而在色彩的情感上表现得更强烈,更富视觉的张力。

质:表意的元素

漆艺是所有媒材中最擅长质感表达的,从粗犷到温润,它有无限的表情肖像,质感是表意的重要手段。用平、光、亮来处理所有画面的质感是一种毫无意旨的炫技,李伦无论是漆灰、漆色、漆箔的表层都采用异于常人的质感处理,中国人对玉石、陶瓷、青铜、丝绸等造物长期的把玩鉴赏,对所有材料表层的血沁、土沁、水沁、风化、时光的包浆、历史的信息都达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的直觉程度,仅仅与漆表层平润相似的古玉,它表层光润的质感中就蕴含了多少不同的前世今生。李伦作品深邃的神秘感、历史感、巫诡感、灵异感,相当程度上是其充满灵性的质感营造出来的,李伦是中国漆艺界自觉地把质感的变化和对比掌控、把握和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艺术家。

李伦在形式语言云集的学院环境中,有意识地在漆画写实主义、装饰主义、现代主义的风潮中坚定地找到他所追崇的东方主义,他熟技但不炫技,他擅艺却不沉湎于赶潮追风或自言自语,他崇道却不拾于空谈,他用自己的作品创造了当代漆画中体西用的新经典。

(陈勤群,中国漆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州美院副研究员)

2015年10月20日于中山、择而处

《 精气神象 》
《 秋 鸣 》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