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纪军 
翁纪军 WENGJIJUN
艺术简历 >>>
作品欣赏 >>>
名家艺评 >>>
艺术访谈 >>>
漆艺画家 >>>
请下载二维码 关注实时更新
名家艺评

漆艺之境与翁纪军的当代语言

-马琳

翁纪军是一位有传统东方艺术思想情缘,同时又深曼西方现代绘画语言影响的艺术家,从他过去的一些手稿当中我们可以隐约看到超现实主义和维也纳分离派的影响,以及达利、罗斯科作品中的主题和表达方法。当然,翁纪军对艺术的理解不仅限于此,他同时也是从漆艺这样一个传统工艺领域走出来的当代艺术家。如何用漆艺演绎西方现代艺术的语言表达,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翁纪军的作品当中,从他实验的过程以及后来形成各个系列的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作品风格既不同于工艺美术大师的传统漆艺作品,也不同于简单用漆作为媒材进行当代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作品,翁纪军想做的是当下艺术,并且是坚守传统漆艺的重要特征。

漆艺与其他艺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漆语言本身的特殊性,翁纪军非常钟情于大漆那种氧化的变化过程,也正是这种变化的特性,造就了漆艺表达的丰富性。在创作中,翁纪军进行反复试验,力图把传统与当代在他的作品中同时得到体现。漆立体作品是他2000年之后重点创作的形态。他于2010—2015年间创作的《山水》系列作品已经具有了抽象雕塑的属性,他把平面化的山体切割成块状,然后进行立体空间的组合。这些几何体似山非山,但具有空间结构的特征。翁纪军在抽象几何体中用抽象的方法赋予每个侧面抽象化,然后把两个切面进行拼贴或是并置,远观之感觉就像被髹漆过的岩石块状,而近视之每个面依然是细腻的抽象画面的活体。从视觉上来讲,脱胎漆艺这样一种材料让几何体更具有视觉上的重量感,这是漆艺超过其他材料的一个重要特征,实质不重但看起来却很沉稳,具有其他绘画或雕塑无法达到的视觉力量。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文精神与山水的再理解。翁纪军非常讲究作品的过程和工艺制作环节,尊重漆本身的特性与话语。从裱布、刮灰、髹涂到最后呈现,他认为都是完善一件作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翁纪军其实在抽象表现之前也进行过各种各样的实验,比如从形体出发提取主题,他创作了比较多的《头》系列作品,对头部做几何简化处理,重点是突出他的漆艺的表现特点。在一部分《头》系列作品中融入了传统的元素和一些具有时代感的计算机元件,例如龛的造型、造像及计算机芯片的嵌入,通过空间、纵深感和漆艺的推光技艺形成了画面的中心点和宗教神秘感。此外,他的《人、兽、佛》系列作品和(古格印象系列)作品也是基于这些思考而创作的。在《人、兽、佛》系列作品中,他通过对困形的微缩处理,以小尺度通过排列达到效果。这些作品中有人首、兽首、佛首,还有十字符号的形象,但并不是单纯的写实描绘,而是一种符号化元素。在《古格印象系列》作品中,图式主要来源于西藏古格王朝的壁画形象,西藏古格壁画是古格艺术的精品,虽然他们已经沉睡了几个世纪,如今依然光彩照人。另外也借鉴由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形态,包括如敦煌、龙门、青州石窟的一些造像等,旨在借用这些佛的造像进行图式化、符号化的挪用和转换。他打破了一些传统的工艺手法,运用破残、重叠的箔料贴肤与图像符号注入,来强调作品手法与质感的对比,重复与覆盖、精致与粗犷在作品中同时呈现。这些作品更多地具有一种隐喻和象征的作用,翁纪军希望这种图示化的处理能够更多引发观者对于精神性以及宗教的思考。

在翁纪军近期创作的抽象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画面越来越简洁,但对漆艺如何本质地表达,尤其是在画面当中如何表现却考虑得越来越多。如果说几年前创作的《古格印象系列》作品中还有一些对具体造像的描绘,而在近期创作的《集聚》系列作品中,造像的形象已经完全消失了,而是以大片平涂的色彩,一种类似犀皮工艺的效果呈现。在一层一层色彩的叠加中通过反复打磨所形成的肌理效果,这种效果形成了翁纪军独特的漆艺语言的抽象表达。这种抽象语言与布面或纸本抽象表现是有区别的,它有大漆反复髹涂的重叠厚度,有层层覆盖打磨后而形成的特有的色彩相互可穿透性,达到与传统犀皮技法不同的视觉样式。由于大漆本身具有黏稠度的材料特性,哪怕作品打磨成平面,也极具色彩之间丰富的层次感。细腻微妙的色彩关系是翁纪军画面中独到的思考,在不管是以不同明度还是色相为主调的画面中,都可以体会到他通过精细的打磨所形成的类似笔触式的肌理美。这些画面没有具象的内容,它们是靠这种特别的视觉语言本身来呼唤观者,而不是靠内容来呼唤观者,从而带动观者进入漆艺的幽远之境域。

关于抽象绘画与肌理笔触如何成行,在专业上是有严格要求的。手感、笔触是其中一个衡量标准,色彩的髹涂与呼吸也是其中的一个标准。这是去掉内容之后的纯视觉的重要环节。翁纪军的作品尽管用的是大漆,这是相比于油画、丙烯颜料更凝固的材料,但是画面所具有的这样一种大漆活体属性,一点都没有受到限制。这是翁纪军漆艺当中的手感内功支撑了他的画面,从而达到他希望最后体现单纯的目的。纵观翁纪军的《山水》系列、《头》系列、《人、兽、佛》系列以及近期的《集聚》系列,我们可以看到作品之间的相同点,即似乎都是还原了翁纪军坚持的反复的髹漆打磨、打磨髹漆的过程体验,也似乎感觉得到他边创作边与大漆进行对话、交流与碰撞的状态。

当代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以越来越多元化的方式来呈现,而不再局限于材料。对于当代艺术家来说,任何材料都可以作为一种创作的媒介。漆艺作为一门传统的工艺,已经被一些当代艺术家在创作中所使用。这种转换不仅唤起了传统工艺的价值,也为当代艺术拓展了一个媒介。类似于传统书法与水墨画,漆艺这样一个传统的媒介,也在当代艺术这样一个大的语境中,具有了它的特殊性和突破性。正如翁纪军所说: " 当代漆画必须充分认识到除大漆媒材的物理属性外,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它的文化属性和象征意义。在创作实践中去感悟大津的包容性并完善自己的生命体验。我以为来来的漆画要注重漆语,但一定不是简单和表面的炫技,不应该有具体的范画摹本和所谓的图式标准。要鼓励实验,关注当下,融入时代,这样才不辜负我们的先人创造的辉煌,继续谱写艺术史篇章。"翁纪军在这个领域的探索和实验,具有十分特殊的价值,他通过创作探寻了一条通向当代的漆艺之路,也为漆艺从传统向当代的转换提供了一个方向和学术性的讨论话题。


1